這是一本我在台北一間名為「書寶」的二手書店裡,尋到的另類好書;想要認真生活的你,不得不看。
前言
看見有趣的書名,再來是吸引人的背後書訊,於是乎,它很自然地就被丟進我的書籃裡。只不過,待我閱讀之後,發現書訊內容居然寫錯。「...有一天,這位數字狂小姐竟然在超市裡跟陌生男人大打出手,只為了搶一根香蕉!這個擁有世界上最性感手掌的男人,卻想讓她戒掉計數癮,回復「正常」──但結局一定得如此嗎?當愛情遇上強迫症,何種癮頭是贏家?...」於書中,主角根本沒有與陌生男人打架,他們完全沒有任何不愉快的衝突,只有特別的初遇經驗;寫此書訊者大概不小心誤會了甚麼,特此澄清。個人強烈認為,撰寫評論還是必須尊重並遵照既有事實,讀完此書與以下落落長的評論後,你會明白為什麼。
書評
內容描述女主角葛蕾絲˙凡登堡,是個連走路都要數幾步、下樓梯也要數梯數、走過幾個街區和經過幾個路燈都必須算數、以及吃個下午茶蛋糕前必須先想好要吃幾口才能開動、一個柳橙蛋糕可以分成三十八等分來吃的數數偏執狂。擁有科學學位和教育文憑的她,憑著從小對數字的極度敏銳度,使她異於常人地聰明。喜歡所有量過尺寸與精準數字的她,能夠無誤道出今日氣溫是二十四度、上午十點十三分要打電話、檸檬派只有柳橙蛋糕的三分之一、墨爾本國際機場的機門編號是從單號到十一號,雙號到十四號......等。舉例來說:「單看手指率(指食指與無名指長度的比率),男性的食指通常比無名指還要短,佔其百分之九十六,因此男性平均手指長度比率是零點九六;至於女性,食指和無名指通常一樣長,比率大多是一或是大於一」。凡事只要牽扯到數字,她就會變得異常執著,快要比科學儀器還精標準精密,讓我不禁懷毅,她要不是摩羯座AB型,就是處女座A型 (笑)。然而,如此依賴數數兒,整個人活在數字中的她,理當無法承受這個現實所帶來的並非總是以數字來貫穿生活的強烈打擊。
直到三十五歲前,她都是這麼活過來的,她的母親安、妹妹吉兒和外甥女希拉蕊(或是希莉Hilly,但在書中葛蕾絲偏好叫她萊芮Larry) 每周日都會打電話關心她。直到她在超市遇見了男主角謝謬思˙約瑟夫˙歐萊禮,一個她認為擁有全世界最性感雙手(因為手指的比例很完美,尤其特長的無名指) 的男人。當我看見這位偏執於十進位數兒狂為了湊滿購物車裡的九根香蕉,而趁男主角不注意時拿走他籃中的那一根香蕉,我笑到差點沒噴水。如此可愛的舉動,引起謝謬思對她的興趣;之後多次的不期而遇,讓兩人開始談起戀愛。沒想到聰明一世,也會糊塗一時的葛蕾絲,墜入愛河之後,居然產生完全不想數數的念頭。其實,她早已厭倦這一切,這充滿計數的一切。厭倦早上刷牙時上下排的牙齒必須各刷十次、漱口必須數滿十次才能吐出、洗臉必須搓揉十次、擦乳液必須擦十次、全身按摩時必須每個部位各按十次......也是,要是腦袋裡每一秒都得裝滿那無窮盡的數字,誰不會累、誰不會厭、誰不會倦?只不過她嚴重到無法自制,必須用另一種癮 - 愛情,來相抵罷了!
朝夕相處下,謝謬思很難不發現她那充斥著一袋袋分別裝著各種食物、香料與飲料的異常冰箱,以及她走路時總會不自覺地抖手指、跺腳和喃喃自語來計數的怪異舉止。令人感動的是,男主角卻沒因此離她而去,反而在她驚慌時,替她在紙條上寫下每一分鐘該做的事,讓她有跡可循地完成事項,停止驚慌無措;還為她介紹醫生,陪她接受治療。儘管後來她毅然停止療程,儘管書的最後她還是一如往常的計數,不過她的身旁環繞著愛她的家人和情人,陪她繼續度過每一天常人看似簡單平凡,對她來說卻一點都不平凡的日子。
看完此書,讀者可以藉由葛蕾絲的角度,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字冷知識。如上述所提之手指率、如進位法:「為什麼時鐘錯得那麼明顯?六十進位法怪透了,為什麼大家受得了?高中畢業時,我知道數字系統和阿拉伯數字的淵源,以及一二零二年費波那契(義大利數學家) 號召大家支持十進位。」、如羅馬數字:「為什麼時鐘與手錶的鐘面是印IIII,而不是IV?連英國的大笨鐘都是用IIII,而不是IV。最常見的解答是,IIII可以和另一邊的VIII相互平衡,但是I和XI並沒有相互平衡,也沒人在意。所以,最有可能的答案應該是:儘管我們的計數逐漸發展出嚴謹的規範,以便控制數字的使用方式,讓它們一致。」此外,貫穿整書的還有每分每秒的詳細描述,如:「我們是約晚上七點,所以如果我九點零五分離開,我還來得及趕九點半回到家,準備就寢。我可以六點四十分從家裡出發,所以倒算回去的話:五分鐘把東西裝進小包包裡,五分鐘換衣服,五分鐘擦口紅、上睫毛膏,五分鐘整理髮型,五分鐘沖澡,五分鐘刷牙與使用牙線,六點十分開始準備。」;以及女主角的偶像兼性幻想對象,交流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與其朋友兼合作人西屋之間的有趣故事。
葛蕾絲堅信自己的與眾不同,至少和被稱為「瘋狂科學家」的發明家特拉斯是相同的。要知道擁有一顆異於常人的頭腦與行為模式,方能成為偉人或發明家;要知道天才都是奇異之人,想人之無法想,做人之無法做。這也是讓她起初一直拒絕精神科醫師與認知行為治療的原因:她不相信自己的不同,會嚴重到需要被矯正,矯正到與全人類趨於一致,趨於普通的平庸。但之後,她的外甥女萊芮卻對她說:「普通才不是指正常,而是指你把某種東西的總和除以總數,所以平均數也可以是獨特的。」(這裡原文的 average 是指一般、普通的意思,同時也是平均的意思) 然而此話卻意外開啟了葛蕾絲封閉已久的心房,「她說的沒錯,平均數也可以是獨特的。」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且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當葛蕾絲進行療程時,她完全描述出她的腦內分裂情況。她說她的腦一分為二,一號大腦屬務實,負責對外回答並進行對話;二號大腦負責思考,接收訊息後進行分析,並與一號大腦對話。這實在是過於搞笑的部分,兩顆腦彼此的對話,往往讓我笑到噴飯;有時候還會不小心讓外人聽見二號大腦的OS(內心想法),進而造成美麗的誤會。作者藉此幽默又生動的描述,讓根本無法明白偏執狂內心的我們(正常人)也能稍稍體會,當葛蕾絲接受治療時,她的內在反應竟是如此兩極。儘管外在情況好轉,她不再想算數,與家人溝通時也變得平靜,但一分為二的大腦,也不見得是好轉的現象。這不經讓我自問,難道每分每秒都跟著數字走的軍事日常,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怪咖嗎?他們只不過是少數,難道一直維持"普通"狀態的多數(我們),就是正常人嗎?獨特的徵狀、平庸的現象、眾人皆醉我獨醒,究竟,哪一個才屬"不正常"?而"正常"的定義,又在何處?
隨著作者東妮˙喬丹的輕鬆簡白敘述,逐日閱讀的我,絲毫未發覺自己儼然走進葛蕾絲日常生活。我開始強制自己刷牙要上下左右各刷十下,方能吐出;洗澡一定要每個地方都搓上五下;每每進食非得咀嚼五下才能吞嚥;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一小時以上......。不過我會這樣做,也是因為我平時刷牙、洗澡、吃東西和運動就很快速的緣故;走進數字管理的有秩序世界,可以讓我的速度慢下來,可以讓我做任何事情時,都強制自己必須對數字老實、盡量趨於準確的程度。以寫作來說,舉例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斯丹達爾(或司湯達,本名為馬力˙亨利˙貝爾),以及古斯塔夫˙福樓拜;前者運用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及凝鍊筆法寫作,後者則以如科學般客觀嚴謹來寫文章、並如定義標本般來描寫人物,兩者皆已寫實主義聞名後世,成為經典文學中的模範對象。(同時也是我的偶像,但不會拿來性幻想)
身為數字狂的她,未嘗不是好事。很會打算盤、對數字有絕對精準的天賦、絕對不會遲到、凡事都能準時完成、辦事效率極佳的她會是個很好的員工(會計師是個不錯的職業)。儘管她極有可能因為早晨鬧鐘沒有響,就算已醒的她就無法起床上班,而被學校裁員。要是我有她一半的對數字的敏銳以及確認計畫後就立即執行的果斷(要是沒確定,她就會猶豫不決),我絕對會成為一個比現在還要更好、更進步的人!看完他人故事,我何嘗不取書中之利,而要將焦點放在她是一個數字偏執狂之弊上呢?如同一整隻嶄新明亮的智慧型手機,只不過側邊的切面有一道細微到必須瞇瞇眼或放大鏡才能看見的裂痕,就生氣悲傷得欲將換之,卻沒看見一整支巨大、完整又不用使用顯微鏡就能輕易映入眼簾的完美新機。
後記
翻著翻著,已近尾頁;第兩百七十五頁,是葛蕾絲寫給她忘年之交的最愛外甥女萊芮,以報答這個總是耐心陪伴且無意間啟蒙她的小女孩的話。「你知道嗎?大部分的人都錯過了一生,人生不是站在山頭上看夕陽,或是在深海裡游泳,這些都只是片段,是散布在一生中的十或十二粒沙子,這些都不是人生。人生是刷牙,或做三明治,或看新聞,或等公車,或走路。每天,發生數千件小事情,如果你沒注意,如果你不小心,如果你不掌握它們,讓它們變得有意義,你可能就錯過了。」
「你可能就錯過了整個人生。」
最後一句話,我讀完,仍迴盪在唇與齒之間,仍飄盪於腦與殼之中,讓我久久不能醒悟,卻又瞬間領悟。是啊!正常人的一生,過得輕鬆無礙,日子一久,自然不會太過注意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或重要、或無關緊要,都任其流過,如指尖的沙、如掌間的水。也因此,凡人時常會犯下不經意和不小心錯過的錯,那些明明每一天都發生,我們卻從未認真檢視、抓住機會、好好把握的錯。在學時與和同儕朝夕相處,每天都見面,見到厭煩;畢業前夕,卻是怎樣相處,怎樣不夠。快到來至典禮當天,我們仍嫌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怎麼每個階段的時間,都過得那麼快......?從小到大與父母共同生活廿餘年,離家念書工作後,偶爾的返鄉,儘管有長達數周的假期,卻是轉眼就過。那兩個翻滾於柏油路上的腳踏車輪胎,一直前進的同時,風景一直飄逝。綠油油的梯田,梯田中的白鷺鷥,白鷺鷥飛過的天空,空中的夕陽,依然緩緩若下。小溝裡的河水涓涓細流,每個人經過,每個人忽略。那些年、那些平凡無奇的日子,能夠好好過上的人,除了忙碌過數十年的老人們,恐怕只有像葛蕾絲這般用心算數,過著每一天的人了!因為對她來說,要度過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每一分鐘,都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正因如此,最終的她才能體悟,好好過上每一天,才是幸福,才是人生,才是一場幸福的人生。
我的日常,忙碌得很紊亂;只能於長假中,始沉澱。
只因人生如書頁,須留白。
那你呢,打算何時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
我認為,唯有洗刷忙碌,得以還原空白明亮鏡面。
書名:《數字狂小姐》Addition
分類:美國翻譯文學
作者:東妮˙喬丹 Toni Jordan
譯者:洪慧芳
頁數:288頁
定價:280元新台幣
出版社:野人
封面:我能夠細數從方才到現在妳總共眨了幾下眼,鼻孔撐大了幾次。你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