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夢,並非世俗之夢、亦非非世俗之夢,而是以夢的型態呈現時間之相對論,以文學形式轉化科學之思想。在這裡的世界,夢只是一種媒介、一種呈現手法的器具,完全不是屬於夢本身,以及我所追求的那本尊。
書評
不懂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讀者,看完此本書可能會覺得只是一篇又一篇無趣的夢境,而且是作者捏造出來的。不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主旨始終圍繞在「時間」二字上面。作者萊特曼運用三十篇夢境,述說一則又一則關於時間的故事,並在其中論述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的理論。這是另類的創作手法,將科學戴上文學面具,立於舞台,供人欣賞琢磨。一如陳之藩寫的序中,我格外喜歡這段形容本小說的文字:『其他的著作之說愛因斯坦,如果比為是用各式各類由粗製到輕巧的圓規在圖紙上細心地畫一清晰的圓滿的月亮,那麼萊特曼此編之作,不是用圓規,而是用毛筆在一團一團的塗雲。用雲的迷離來狀夢的迷離;用雲的變化以象夢的變化。他用幾十個夢渲染出幾十團雲,而他的筆所不到之處,正顯出他要畫的越來。』(P.5-6) 這正是所謂的留白筆法,以不寫不畫,來畫之所要畫。
當初我買這本書,原意是想瞧瞧天才居然也會記錄自己的夢?那麼,究竟會是甚麼樣的內容?著實值得一探究竟。沒想到愈看才發現,這並非真實夢境。頓時感到索然無味,不過為了不浪費此書,只好轉換心境,繼續閱讀以嘗試理解這異樣的「夢」。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教授---萊特曼,他設定書中的愛因斯坦於1905年4月14到6月28連續做了三十場關於「時間」的夢。而現實中的愛因斯坦正是於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論文,九年後才發表「廣義相對論」。這位猶太裔的理論物理學家當年還只是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職員。除了從「狹義相對論中」延伸出最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式E = mc²,其後所創立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更成為現代物理學的主要支柱。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與重力的理論),萊特曼在【第十六個夢】中也有提到相關設定:「在這個速度至上的世界,運動的效應全是相對的。因為當兩個人在街上錯身而過時,彼此看對方都是在動的狀態,就好像一個人在火車中看到窗外的樹飛馳而過。所以當兩人在街上錯身而過時,任一人總是看到另一人的時間流動得比較慢。任一人總是看另一人賺得了時間。這種相互關係真是令人發瘋。」(P.140-141) 這與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到的「在兩個基本公設『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之下,一個運動中的鐘錶要比靜止的同樣鐘錶走得慢。」十分類似。(不過在「廣義相對論」裡,由於有加入「重力作用」的物理學,重力彎曲了時空,而高空中承受較弱的重力場,因此高空的時鐘走得反而比地上的時鐘快。) 而萊特曼則是將前理論化為夢中世界的規則,著實有趣。
關於愛因斯坦究竟夢見了甚麼有關「時間」的科學理論,以下我簡略解讀每一則夢。
【第一個夢】重複的圓形時間。「在時間即圓的世界裡,每一次握手、每一個吻、每一次生產、每一個字,都將一絲不移地重演又重演。」(P.28) 在這場夢裡,時間是一個圓,由圓點上出發,終點仍會回到原點的一個圓。因此,這裡的時間是一個會重複的圓。而活在這時間當下的人們,必將進行一種「輪迴」生活,進行一場場永無止盡的重複。
【第二個夢】回到過去的時間。「他羨慕生活在自己時間裡的人:他們無視於未來,無知於後果,所以可以單憑己意行事。」(P.35) 在這場夢裡,強制被帶回過去的時間旅行者,無法做任何改變。因為生怕會毀了未來,所以變得悲慘,甚至被人們唾棄。這情形很像電影《時空旅人之妻》。於是,那些幸運沒被帶到過去的人們,可以幸福地活在當下,活在他們一點都不覺得幸福的當下。
【第三個夢】三維時間。「在這個世界裡,時間有三維,與空間一樣是立體的。每一做決定的剎那,同樣的人,在三個不同的世界,有其不同的命運。在時間裡,有無限多的世界。」(P.41) 這道理類似於「平行時空」的概念,於同時空中,有三種不同卻類似的事件,同時在發生。在這場夢裡,由於時間是無窮無盡的,擁有各種可能性,有人會隨便做決定,亦有人謹慎行事。
【第四個夢】固定與自由的時間。「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時間:一是機械的,一是身體的。第一種時間不棄不降,一切都是命定。第二種時間則是一路行來,因機而變。」(P.46) 在這場夢裡,時間被人們分為兩種,而人類的生活也被時間分成兩派:一派是準確執行每項任務,如時針分針每日乖乖自轉;另一派是隨心所欲,任由心智控制行為,無拘無束。這兩種時間彼此對立,卻無法同時為一種人類所共用。不同時間,呈現不同風貌;儘管不同,依然真實。
【第五個夢】高山時間。「曾有一天,科學家發現:離地心越遠,時間流動得越慢。一旦了解了這個現象,就有些熱衷於青春永駐的人,搬到山上去了。」(P.52) 在這場夢裡,人們誤以為愈往高處走,愈能留下時間的腳步。後果就是,產生了富人於高處,窮人於低處的社會貧富現象。不過住在高處的人們由於身體不適,反倒日漸消瘦,跑得比時間還快了。
【第六個夢】絕對時間。「鐘錶之外,還有一巨大的時間之架,橫跨過宇宙,制定了眾生平等的時間律。在這個世界裡,一秒就是一秒,就是一秒。」(P.58) 在這場夢裡,時間是「絕對」的主宰。人們遵循這般的定律,在甚麼時刻,做甚麼事。由於人類十分不穩定,而時間穩定,且始終如一地前進。時間從不為任何事物所停滯,也從不為任何事物感到公不公平。
【第七個夢】當下時刻。「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個吐出的字,只向吐出的瞬間傾訴;每個眼波流動的一瞥,只有一義;每個手指輕柔的一處,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P.67-68) 在這場夢裡,不存在因與果,時間也不存在過去與未來。由於過去與未來都不對現在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大多數人都學會活在當下的這一個片刻。
【第八個夢】平凡無奇。「在這個世界裡,時光雖然流動,但卻沒有甚麼事真的發生。就好像一天天過去了,並沒有甚麼新事發生那樣;一月月、一年年過去了,也都沒有甚麼新事發生。」(P.75-76) 在這場夢裡,是一段段平凡無奇、像是會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對話。然而,並非時間不曾流動,而是生活在時間之下的人們不曾改變過。人們若不變動,那是無知覺地受苦;若是變動,便是有知覺地受苦。
【第九個夢】停止時間。「世界結束前一分鐘,人人聚集在美術館前的空地上。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圈。沒有人動。沒有人說話。」(P.89) 在這場夢裡,流動的時間,終有停止的一日。末日前夕,人們停止工作,享受最後一刻的愜意與愛意。最後幾秒鐘,大概是害怕得不語,任憑停止的時間將所有害怕的生命打包帶走。
【第十個夢】卡住的時間。「在這個世界裡,時間的質地剛巧是黏的。每個城總有些地區卡在歷史洪流中的某個時刻而出不來。所以,個人也一樣,卡在他們生命的某一點上,而不得自由。」(P.95) 在這場夢裡,每個人都無法忘懷的那一刻。因為自責、因為悲痛、因為罪惡而身陷其中,動彈不得。然而,這個世界的悲劇在於卡住的人無人快樂。由於過去與現在和未來無法重疊,所以卡住的人們都是孤獨的。
【第十一個夢】時間秩序。「如果光陰是一枝箭,此箭即對準了秩序而射出。未來是規律、是組織、是合一、是加強;而過去,則是散漫、是混淆、是分解、是消失。」(P.103) 在這場夢裡,時間帶來的秩序,促使人們規律地生活著。假若這個世界紊亂無序,過去與未來便無可分辨。而人們總在混亂過後,產生了恢復秩序的想法。
【第十二個夢】時間中心。「一個旅人不論從何方到來,他越接近此地,他的動作越緩慢。他的心跳減速,他的呼吸變弱,他的體溫降低,他的思想遲滯,一直到他來到死亡中心,一切停頓了為止。因為這是時間的中心。」(P.108) 時間是一個圓,中心點是停止處,愈往外圍,時間的速度愈快。於中心點,比比皆是人們不願消逝的幸福畫面,所以他們寧可讓時間暫停。中心之外的人,時間過得特別快。因此,當追尋中心「永恆」之人來到外處,會發現人事已非。一如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第十三個夢】時間意象。「冬日的小島,雪上的屐痕。夜裡水上的船,船上的燈火在遠處黯了,好像黑天幕上的一顆小紅星。」(P.116) 在這場夢裡,對人來說時間不存在,除了一幕幕意象。有可能是靜止的等待,也有可能雪花片片飄落的畫面。在這篇文裡,找不到任何一個動詞。因為無人動作,他們只呈現了三度空間的畫作。
【第十四個夢】失憶時間。「許多人拿著記事本走路,他們要在所問到的消息暫時停留在腦子裡的時候,把剛打聽到的記在本子裡。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人們沒有記憶。」(P.122) 在這場夢裡,人們往往瞬間失去記憶。久而久之,手邊的生命簿愈記愈大本。進入中老年的人們,漸漸只讀最近的頁數,或是最久之前的頁面。當然,也有完全不讀的樂天派。他們選擇專注活在當下,不受過去所擾。這樣的他們,成功地在沒有記憶的世界裡逍遙快活。
【第十五個夢】時間預測。「在這個時光間歇錯流的世界裡,究竟是誰的日子過得比較好?是那些曾經見過未來,卻僅過此一生的人?還是那些不曾見過未來,而等著過此一生的人?還是那些拒絕理會未來,而過了兩輩子的人?」(P.134) 在這場夢裡,有人因為已預見未來,便停止不前;有人因為無法預測,便等待不動;而有人不管能否預測未來,皆照自己所想而行事。這些人,有人幸福、亦有人不是。但無論幸與不幸,皆是個人的選擇。
【第十六個夢】時速。「為什麼大家這樣在意速度呢?因為在這個世界裡,人在動的時候,時間過得比較慢,所以人人以高速行動來增加時間。」(P.138-139) 在這場夢裡,如果持續移動加速,時間便會走得比人還慢。因此,人人從不停止運動,匆匆忙忙地度過每一秒鐘。形成的結果就是,彼此的速度競爭。久而久之,人們厭倦比賽,再也不在乎他人是否比自己還快了。
【第十七個夢】倒流時間。「一男子站在他朋友的墳地旁,把盈手一握的泥土擲向死者的棺木,感覺著一臉冰涼的四月雨。但是他沒有哭。他朝前望向那一日,那時他朋友的肺會強壯起來,他會下床嘻笑,他們兩人會在一起飲麥酒、駕帆船、談天說地。」(P.155) 這場夢裡的時間,是人們與生俱來最奢侈的盼望。那是時光倒流、那是返老還童、那是死而復生、那是猶如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不可能的冀望,卻能在夢裡成真。
【第十八個夢】一日時間。「在這個世界裡,人的一生只有一日。人留心時間消逝的跫音,好像貓在聆聽閣樓裡的聲息。因為沒有時間可以由人揮霍而損失。」(P.162) 在這場夢裡,人的壽命縮短成一日,人必須在一日之內做完原本一生能做完的所有例行公事。再也沒有任何一秒能夠浪費,因此人們終於開始珍惜時間,留心周遭的輕微之舉、風吹草動。老年時,由於朝生暮死的浮游生命,短暫到讓人恍惚之間不記得曾經存在的事實。
【第十九個夢】時間感覺。「在時間即感覺的世界裡,事件的發生,如視覺或如味覺,可能快,也可能慢;可能強,也可能弱;可能鹹,也可能甜。」(P.170-171) 在這場夢裡,分為時間感覺者與時間失聰者。前者能夠憑靠感覺或歷史來發生事件,後者由於感覺不到時間,無法描繪眼前所見所感,因此沉默不語。
【第二十個夢】死亡時間。「韶光飛逝中,有些人悟出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死亡。而在死亡中,不論男女都能從過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從昔日的囹圄中釋放出來。」(P.180) 在這場夢裡,人類又被分為兩種族,「來者」與「今者」。來者是無拘無束,不受時間控制、將前景視為一片光明者;今者是專注活在當下、不斷行動的熱愛生命者。然而,無論是前者或後者,皆逃不出歷代祖先教訓的陰影。為了逃出這永無止境的枷鎖,兩者選擇了死之解脫。死了之後,便再也聽不見任何一句『你應該/最好怎麼做...某某某都是這般走過來的...』。
【第二十一個夢】禁止量化時間。「在一個無法測量時間的世界裡,沒有鐘錶,沒有日曆,也沒有確定的約會。事件因其他的事件而引起,不按時間而發生。」(P.186) 在這場夢裡,事件的產生全由因果而起,並非時間之故。而這全起因於無法被測量的時間。一旦有人天真地想量化時間,他們自己全成了化石,送到時間之流的盡頭。
【第二十二個夢】失去未來的時間。「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每一次感受到的寂寞,是徹底的寂寞。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每一次的笑聲,是最後的笑聲。」(P.194) 在這場夢裡,失去未來的現在,只剩下空無。由於對未來的未知感到恐懼,有人就此麻痺,有人依然活在當下,也有人利用過去活在當下。既然沒有未來,那也沒有甚麼值得等待。每一刻既是結束的一刻,每一刻也是嶄新的一刻。
【第二十三個夢】時間衝刺。「她來不及收拾好箱子,就衝出了她的家---她生命的這一點,一直衝向未來去。她向前衝過了一年,衝過了五年,衝過了十年,衝過了二十年,最後才煞住了腳步。」(P.202) 在這場夢裡,人們看得見時間的座標。從出生、讀書、工作、結婚到死亡,人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動向。有些人鮮少移動座標,有些人則是冒冒失失地勇往直前。衝到老年,才懂得返首回顧她的一路走來,一共錯失了多多少少尚未來得及的準備。
【第二十四個夢】時間空隙。「幾分鐘以後,世界又停止了。然後又開始了。停止了。開始了。」(P.207) 在這場夢裡,時間是一條斷斷續續的神經纖維,細看才會發現其間空隙。彷彿高速之人能看見慢動作的姿態,有時緩慢得停頓,那是因為神經在流動。於是,某些心思極為細密縝密之人,能察覺那千分之一秒的停頓、遲疑、或是改變。便在下一秒做出了相反的回應,原因在此。
【第二十五個夢】初鐘。「他們不看錶,因為他們沒有錶。他們不聽鐘樓送出的鐘聲,因為鐘樓不存在。鐘和錶都是禁止的,除了『時間廟堂』裡的『洪鐘』。」(P.220) 在這場夢裡,道出了「時鐘」發明前後的現象。發明前,人們是用天體變化、環境週期與人體頻率來統籌出粗略的時間計算。發明後,人類與自然的每個剎那都被刻在時間軸上。是肅然起敬,還是害怕恐懼,讓人們爭相前往朝聖,那掌管每人每秒生命的時間潮流---巨大洪鐘。
【第二十六個夢】時差。「一片葉子在一處落下的時候,在另一處可能一朵花開了。一生霹靂在一地的餘音尚未消逝,在另一地可能一雙男女已墮入情網。」(P.229) 在這場夢裡,異地的時間異樣地走動,亦如地域的時差性。隔城如隔山,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們生活習性也不盡相同。有些人離開了故鄉,發現了這個差異,從此未再回去。若是人人因時差而互相孤立,那麼每個國度的文化都將逐漸消失。
【第二十七個夢】命中注定。「在這裡,時間是堅硬的,如骨骼一樣的結構:時間向前伸展到無垠,向後延長到無窮;於是,使過去和未來都變成了化石。」(P.237) 在這場夢裡,未來早已安排固定。人們自以為掌握命運,實則在時間潮流中隨之漂浮。假若時間早已命中注定,那所謂的自由又曾己存在過?
【第二十八個夢】複製時間。「時間好像兩面鏡子之間的光線一樣。時間來回跳動如光線折射,產生出無數的影像、無限的樂曲、無窮的想法來。這是一個數不清的複製的世界。」(P.245) 在這場夢裡,時間眼睜睜瞪著人們彼此之間不停重複上演的重複悲劇。自古以來,後人所想,前人幾乎早已想過。人類為求進步而無止盡學習,但學習的同義詞不就是模仿、複製?因為本是同根生,所思所想所做自然相去不遠。真是諷詞得好笑。
【第二十九個夢】虛幻過往。「甚麼是過去呢?苦不可能堅實的過去並不是真,而只是幻呢?可不可能過去是個萬花筒,是各式各樣的意象,因每一次忽起的微風,突現的笑容,與偶然而生的想法而改變呢?」(P.252) 在這場夢裡,過去猶如夢境,那是可承認、亦可不可的灰色地帶。大概是過去不像現在這般真實,但過去的當下,不也像現在的當下一樣實在嗎?它只不過是入了時間的洪流後段。
【第三十個夢】夜鶯之時。「夜鶯是時間。時間與這些鳥一起鼓翼、一起振動、一起跳躍。所以,將一隻夜鶯照在鐘型罐下,時間就停止了。」(P.260) 在這場夢裡,時間化身夜鶯。大人追逐抓取,就為了凍結抓住夜鶯的那一刻時間。小孩反而渴望夜鶯飛翔,因為想快快長大。儘管如此,抓住夜鶯的大人的確享受了凍結的當下。不過也僅止於當下,因為被緊勒住的時間,就是下一秒窒息的夜鶯。
後記
在這三十個夢裡,不難看出來萊特曼藉由愛因斯坦的時間理論,以寓意的方式來告訴世人關於時間的道理。【第二個夢】、【第七個夢】、【第九個夢】、【第十四個夢】、【第十八個夢】和【第二十二個夢】似有雷同,都是傳達光陰似箭,不可虛活,應盡力活在當下的道理。至於【第十二個夢】和【第三十個夢】,作者似乎想向那些汲汲追尋於永恆的人們說,愈是強求、愈是失去。不如順其自然,認真地活在每一刻時間裡即可。能夠將凡人所見卻未察之無形事物---時間,觀察得如此透徹,更以故事的形式道出,是這本小說吸引人的特質。初看,可能不會察覺甚麼。因為描寫的內容頗普通,皆是你我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的隻言片語。二讀,才會發現道理就隱瞞在生活裡。那些我們視為正常的現象,在科學家與哲學家眼裡,卻是一幕幕值得深入研究的「非比尋常」。藉由發掘時間、找出距離,再引來速度,至今我們所知所得的物理現象都是從微小事物發展而來。而正是這一股稀有的熱情讓世人得以享受天才們眼中的世界,其實奇妙又有趣。
時間居然有這麼多特質:是黏的、是圓的、是重複的、是固定的、也是不固定的......是無趣的、是有生命的、是有知覺的、是有秩序的、是有開頭與結束的、是虛假的、亦是真實的...。相信讀者看完,也會開始留心於如空氣般透明卻存在的時間、隱藏卻有重大影響的時間、成熟但亦調皮的矛盾時間。驀然回首,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也很慢。當世界墮落不堪,會發現幸好還有時間是公平正義的。當人生墜入谷底,慶幸還有時間拉你一把,將悲慘的現在化為過往虛幻的浮雲。當馬齒徒增、玩樂人生,會憎恨時間是否偷偷跑了一大段,將我的人生落掉一長段。當親人白髮劇增,會向時間淒厲大哭,祈求倒流的奇蹟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時間....... 當時間貌似成了掌管人類宿命的天神,最聰明的作法大概就屬從旁觀察時間特徵,再依照自己的心智,做最有效的運用吧!對我來說,時間之書不就是這般啟示作用?那麼,對你來說呢?
書名:《愛因斯坦的夢》Einstein’s Dreams
分類:美國翻譯文學
作者:艾倫˙萊特曼
譯者:童元方
頁數:306頁
定價:260元新台幣
出版社:商周出版
封面:顏色並不如圖片那般呆版,而是富有光澤、各種角度觀看時呈現微霧面的閃光紫藍。